>> 您现在的位置: 365bet日博官方 >> 教师之家 >> 论文集锦 >> 正文
别让常规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         ★★★【字体:
别让常规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
作者:何慧剑    文章来源:田东一幼    点击数:817    更新时间:2015-1-22
    [摘要]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种环节活动的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因此大部分老师把常规培养看成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和探究。

    [关键词]常规;幼儿;活动;个性发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种环节活动的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因此大部分老师把常规培养看成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通常,大部分老师都把常规定义为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认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都应该遵守自己立下的规定,而有的则将“遵守一切规定”孩子视为乖孩子。他们都把常规视为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因此这一类老师甚至让幼儿必须做到:(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规定;(3)按老师的要求做去做任何事情。显然他们把常规当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和探究。

    一、活动中,幼儿规规矩矩的听课就是一个成功的活动了吗?

    只要去过幼儿园的人一定会看到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老师讲解游戏玩法。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时,是否还记得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呢?在曾经带过的班级里有个小男孩很好动,每次上展示课他母亲都记录他能坚持多长时间不做小动作,然而她惊奇的发现班不止她的孩子坐不住,其他孩子也有时不时的动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事实证明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在老师的威严下被迫老老实实的坐好。其实我们都忘了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通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一味的要求孩子按自己游戏的规则来玩又怎能创造出新玩法?

    二、在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

    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 “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该是老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批评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如果教师把常规视作一种强制性的标准了,为了达到这一标准而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进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三、因材施教,以幼儿个性发展需要为前提,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发展需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四、家园共育、达成共识培养良好的习惯,促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有的教师要求幼儿着装整洁,而自己却披发、着装怪异。孩子回到家竟然学会涂指甲油,家长一问孩子竟回答:“我老师这样涂很好看”。所以教师应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们的表率。同时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 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在了解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总之教师应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不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应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别让“常规”抑制了孩子的发展需要。要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我们不能总跟孩子讲大道理,应当同幼儿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可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常规培养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还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的形成。

 

 



文章录入:周周    责任编辑:周美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广告298X245
    >> 专题栏目